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文件指出,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擴大升級信息消費,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廣電、智慧養老、智慧家政、數字文化、智能體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托育”、“互聯網+家裝”等消費新業態。此前,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到,要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服務等“智慧+”消費。
業內人士指出,“智慧+”消費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是信息消費提質擴容的重要體現,是對信息消費的升級和再造。“智慧+”不僅是產業發展和轉型的倍增器,也將形成消費的新動力。
產業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倍增器
賽迪智庫電子所消費電子產業研究室主任趙燕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智慧+”消費是深度融合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新型顯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消費形態,以智能產品、服務和信息系統平臺為載體。
中國信息消費推進聯盟常務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秋野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智慧+”消費是信息消費提質擴容的重要體現,是對信息消費的升級和再造,是信息消費能力不斷提升、業態不斷豐富的成長路徑,或將成為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應用方向,也將進一步激發信息消費潛力、擴大信息消費應用范圍,為以信息消費為代表的新型消費領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他向記者表示:“要構建‘智慧﹢’消費生態體系,應充分發揮信息基礎設施的投資拉動和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作用。還要應用先進信息技術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發展,有效提升供給能力,不斷拓展便民消費新場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順應我國發展現狀,已分別從擴大升級信息消費、推進“互聯網+”“智能+”“在線+”“數字化+”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措施,培育經濟新增長點。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23個部門在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中首次提出加快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2021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九部門在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鼓勵平臺企業拓展“互聯網+”消費場景。
在業內專家看來,從之前的“智能+”“互聯網+”到今年的“智慧+”,體現出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得益于我國產業數字化的程度、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王秋野認為,“智能+”的實質是將人工智能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而“智慧+”是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產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是在“智能+”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深化的全新信息化階段。關于“智能+”與“智慧+”的區別,他告訴記者,如果把“智能+”比作我國產業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助推器,那么“智慧+”就是我國產業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倍增器。“智慧+”在“智能+”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商品和服務供給邁向中高端,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培育壯大‘智慧+’消費,將催生新產品新服務新市場空間,滿足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順應信息技術發展趨勢,釋放更大的消費潛力,成為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新引擎。”趙燕向記者表示。
為促進新型消費注入新動力
4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文件明確提出,要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擴大升級信息消費,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廣電、智慧養老、智慧家政、數字文化、智能體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托育”、“互聯網+家裝”等消費新業態。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促進新型消費、擴大升級信息消費、有效釋放內需、挖掘國內市場巨大潛力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專家指出,在政府引導下,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大量涌現,不斷激發新的消費需求,定制消費、適老化終端產品、5G消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居、智慧+沉浸式消費等智慧型產品和服務或將成為全新消費熱點與亮點,為促進新型消費注入新動力。長遠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發展,必然催生更多的“智慧+”消費增長點。
“培育壯大以旅游住宿、交通出行、餐飲娛樂等為代表的傳統消費活動相關的智慧產品和服務的‘智慧+’消費是順應消費持續恢復和升級的必然選擇,對培育壯大新型消費、促進科技創新和新技術應用、帶動傳統消費提質升級、提升居民消費便利度、促進正常經濟秩序快速恢復、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王秋野向記者說道。
那么,當前應該如何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服務等“智慧+”消費?王秋野從以下三個層面給出了建議。
一是要更好地發揮數字化的支撐作用。以融合創新為導向,全面推進5G、千兆光纖等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更多新場景的普及應用。針對農業農村、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領域數字化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加快制定中長期數字化人才培養規劃,為數字化轉型夯實人才基礎。
二是要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聚合效應,加快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智能化、個性化升級,推動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消費級無人機等高端智能消費產品的迭代演進,增加更多高質量精品內容。對于“卡脖子”的關鍵技術,要實行聯合集中攻關,爭取在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對于產業鏈供應鏈長板,要持續鍛造并逐步形成產業優勢。
三是要多措并舉推動“智慧+”消費擴容提質。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支持傳統商業企業開展智慧商業改造升級工作,通過組織開展“智慧+”信息消費體驗中心(店)建設,推廣智能尋車、精準畫像、智能推介等“智慧+”消費新應用、新模式,推動傳統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步行街數字化改造升級,促進“智慧+”消費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豐富用戶體驗形式,培養居民新型消費方式和消費理念,全面提升百姓對數字經濟的獲得感。
趙燕認為,要開展智慧產品、服務的線上、線下展示,開展試點示范。同時,還應該制定產品、服務推廣目錄,推動智慧產品、服務的標準、檢測、認證工作。
家電成為“智慧+”消費的先鋒隊
在采訪中,業內人士表示,家電行業在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服務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有關負責人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近些年智能家電的普及正是對‘智慧+’消費的踐行。在眾多產業中,家電產業高度成熟,‘智能化’已經深入家電企業的基因。”
如今,家電產品在特點和屬性上更加“智慧”,智能家電消費高速增長,滲透率不斷提升。《2021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智能空調占比超過50%,智能空氣凈化器占比達到65%,智能洗衣機占比接近60%。在制造端,家電企業從前端工廠制造環節就已充分引入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打造了“黑燈工廠”等綠色智慧工廠;在服務端,家電產品的軟件升級、硬件維修等持續升級,通過智能化等多種輔助手段,提升了便利性和服務效率。在渠道端,平臺加快線上線下消費的不斷融合,探索消費新業態模式。2021年全國首家京東MALL落地西安,匯聚當下新潮3C家電、家居產品,消費者通過主題場景體驗區和產品互動體驗區享受沉浸式購物體驗,同時還可以通過官方小程序掃碼隨時自主下單。
海爾智家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智慧+”消費可以說是消費領域的“新基建”,是市場走向數字化、高效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礎,也是新技術融合應用的重要方向。通過“智慧+”消費,能有效改變單一產品、單一服務的局限,消費者可沉浸式體驗多元化融合消費場景,減少跨領域消費壁壘,有效提升消費者的參與感。
據了解,海爾旗下的場景品牌“三翼鳥”通過家裝、家居、家電、家生活一體化服務,匯集各行業優質生態資源,提供一站式定制的智慧家服務,不僅讓用戶擺脫了傳統家裝消費的眾多局限,也賦能傳統家裝廠商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三翼鳥APP上線5個月就向15590個家庭提供了15747套方案,充分印證了消費者對“智慧+”消費的極大熱情。
2021年7月,創維推出了全場景智控系統新產品,這款集諸多新技術于一體的換代產品,具有功能強大、操作便捷、兼容性好等特點,可以廣泛應用于家庭、辦公、酒店等全智能場景。創維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創維已經將智能化戰略確立為集團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我們相信,伴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一個‘萬物互聯、智能交互’的新時代很快就會到來,全場景智能控制系統必然取代傳統的控制模式和控制方法,成為建立智能生態產業的核心。”
在新型消費背景下,長虹圍繞聚焦智慧產品和服務的“智能+”消費生態體系,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不斷開疆拓土,不僅夯實了長虹成功轉型發展的根基,還帶動了長虹的轉型升級。長虹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長虹控股集團旗下的愛聯科技,已具備5G工業互聯網模組、5G視頻、5G智慧交通等專業模組以及5G通信模組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實現了各類模組1200萬片/月的產能,成為中國重要的物聯網模塊及物聯網系統集成應用研發與智能制造基地。
“家電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應以改善用戶體驗為核心,開發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簡單、易用的智能化產品;同時改善不同產品間的互聯互通,打造聯通的智慧家居環境。未來家電與家居的結合,將為打造智慧家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中國家用電器協會負責人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