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種草經濟”嗎?
“種草經濟”實為注意力經濟的延伸。注意力經濟是指企業最大限度吸引用戶或消費者的注意力,通過培養潛在的消費群體,以期獲得最大未來商業利益的一種特殊的經濟模式。而“種草經濟”進一步拓展了注意力經濟的內涵,在媒介碎片化的背景下,“網紅”分解為各領域的“博主”“達人”,不同于傳統消費業態,“種草經濟”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消費潛力。
具體而言,通過最大限度吸引用戶或消費者的注意力,培養潛在的消費群體,以期獲得最大的未來商業利益。最重要的資源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貨幣資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平臺用戶的注意力,只有用戶開始注意特定產品,才有可能成為消費者,購買這種產品。而要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視覺上的爭奪。
“種草經濟”快速發展
居民消費水平提升,持續驅動“種草經濟”發展。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5128元,比上年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高于人均GDP增速,與GDP增速同步。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29975元,增長8.8%。后疫情時代中國消費能力持續恢復,居民在疫情期間壓制的消費欲望開始提升,“種草”模式下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會更加強烈。
此外,在線新經濟高速發展也助推“種草經濟”持續擴大規模。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網上零售額達130883億元,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占比中,相較2020年略有下降,2020年因疫情原因網上零售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達到三成。線上渠道成為中國消費重要陣地,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的當下,“種草經濟”作為在線新經濟典型模式之一,也呈現出增長態勢。
第三方研究機構艾媒咨詢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被“種草”的主要渠道是“網紅”“達人”的測評視頻以及帶貨推廣,占比皆超過六成,有五成的消費者容易被內容社區的素人分享“種草”。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網紅KOL在特定圈子內擁有一定的影響力,消費者十分欣賞所關注KOL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等,會竭盡全力地去模仿KOL,包括購置同款商品,打卡同款地點等。調研數據顯示,有67.1%的消費者認為自己被“種草”的原因是“因為想要網紅、達人的同款”;有55.4%的消費者認為自己是“出于對原創內容的信任”;有43.1%的消費者是因為圖文測評寫的較吸引人。
警惕“虛假種草”
目前“種草經濟”正在經歷發展期內的“陣痛”:大量“虛假種草”正在毀壞這片新生的草原。雇傭專業寫手和網絡水軍虛構“種草筆記”“網紅測評”,已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在網絡上搜索“軟文代寫”等關鍵詞,會出現大量代寫、代發、刷單等服務的搜索結果;原本用來分享好物的“種草筆記”,變成了對消費者的誘導甚至是誤導。
“種草經濟”不僅要重視產品與服務的質量,更要重視信息資產的積累。產品與服務質量是網絡營銷成功的基礎與關鍵,因為它是與消費者建立長期信任關系的基礎,而消費者對其產品質量與服務的信任及忠誠是廠商長期發展的重要保證。調研數據顯示,有超過七成的消費者表示知道部分平臺有偽造素人“種草筆記”的行為,對于這類“虛假種草”,大部分消費者表示并不在意,自己消費比較理性。
廣大消費者在消費時要冷靜、理性,對各網絡平臺中流行的“種草筆記”仔細甄別,避免被營銷廣告所誘導。平臺方也應負起主要責任,加強內容審核,加強人工把關環節,針對形式雷同或相似的“種草筆記”進行嚴格甄別。(作者:岳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