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西部地區而言,直播電商這種營銷方式直接打通了生產和銷售環節,降低了企業成本,
滿足了消費者對原生態產品的需求,也讓更多的特色好物搭乘數字化快車走出深山,
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但是,受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資金投入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西部一些地區的電商還處在較低發展水平,電商直播主播人才缺乏、帶貨能力不足,這一短板急需補齊。
從專業角度看,電商直播不是單純地在鏡頭前“叫賣”那么簡單。
從產品選擇、劇本寫作到直播過程管理,以及后期數據分析、社群推廣、粉絲管理等,每個環節都需要專業化。
當前,一些西部傳統小微企業正在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調整發展思路,
打破之前粗放的發展經營模式,立足延鏈、補鏈,開發出更多適合網絡時代、
年輕群體的速食產品。這些企業對電商直播的需求是急迫的,他們面臨的困境也是實際的。
特別是一些縣域范圍內的企業,尋求與頭部電商主播合作不但有經濟壓力,還存在對接不上的問題。
而省域、縣域范圍內的主播又存在知名度不高、帶貨量不足的問題。企業自己招聘主播,又一“才”難求,
只能采取公司內員工直播的辦法,效果往往不理想。
隨著電商直播在推動消費、促進直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相關人才短板的補齊顯得尤為迫切。
培養優秀的電商直播人才需要時間,在直播電商人才普遍缺乏的當下,如何充分發揮區域內現有主播的作用,
從而讓好產品搭乘新銷售模式達到理想效果是當務之急。
對西部地區而言,應深挖電商發展潛能,加強對直播電商等電商新業態的支持和監管,進一步推進農村電商發展。
例如,將零打碎敲的電商直播培訓系統化、專業化、實用化,讓地方電商直播“網紅”庫的朋友圈不斷擴大,與企業形成暢通的對接。同時,從直播電商平臺、宣傳、直播、產品、服務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規范和提升,
促進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唯有如此,才能讓直播電商這種新業態持續而活躍地促進消費、賦能區域經濟發展。(趙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