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助力東蘭老區百姓脫貧致富。
本版圖文及數據來源: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
南方電網廣西河池東蘭供電局員工上門服務保障東蘭縣烏雞養殖場可靠用電。
南方電網廣西河池東蘭供電局工作人員上門了解食用菌產業用電需求,做好服務保障。
南方電網廣西河池東蘭供電局工作人員上門服務,保障生產車間用電無憂。
東蘭農村電網通過智能化改造和新技術運用,有效提高了供電可靠性。
“森林養吧”栽培的食用菌品質高、銷路好;深山里養雞不怕凍,有保暖設備呵護好;家門口的車間器械轟鳴,仿佛在歌唱老區群眾的新生活……如今,廣西東蘭革命老區人民正昂首闊步邁向新生活。
得益于南方電網公司的傾情幫扶,如今在東蘭縣農村地區,不僅實現了從“用上電”到“用好電”、從“照明電”到“動力電”的變化,電網還越來越“聰明”,轉向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和互動化。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在東蘭著力打造現代化農村電網標桿,加快推進東蘭電網智能化升級。這為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變,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勁動能。
電力賦能產業興
入冬以來,食用菌產業進入銷售旺季。在廣西東蘭縣食用菌產業核心示范區,一座座標準化大棚、研發實驗室、系列產品深加工車間坐落在大石山旁,工人們每天忙著采摘新鮮的黃金菇、鹿茸菇、秀珍菇等食用菌,整理裝袋、外運銷售,供不應求。標準化栽培大棚里,一排排鹿茸菇長勢喜人。“系統自動調節溫度、濕度、通風、光照,打造原始森林一般的環境。”
食用菌基地負責人黃文越介紹。
“不靠天不靠地,食用菌發展靠電力、靠科技。”黃文越說,南方電網公司為東蘭縣食用菌產業提供專線保電,24小時不間斷可靠供電,支撐智能調控系統等高科技技術應用,該基地目前已建設成為廣西較大的食用菌研發中心,年產鮮菇超過4800噸。
“我們最近又增加投入興建新廠,繼續做好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黃文越信心滿滿。
作為東蘭縣對口幫扶單位,南方電網公司發揮行業優勢,加大對東蘭電網的投資建設力度。2013年以來,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精準規劃東蘭電網,
累計完成東蘭電網投資12.31億元,相當于再造了一個東蘭電網,全面消除了東蘭農村地區低電壓、重過載、用電“卡脖子”等問題。
特別是,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全面落實南方電網公司智能化建設要求,在東蘭著力打造現代化農村電網標桿,加快推進東蘭配電網智能化升級,
實現設備狀態實時感知、精準控制及快速響應,為配電網可觀可測可控提供支撐,筑牢了數字化轉型基礎。
故障隔離時間從2.4小時縮減至1分鐘
在東蘭農村地區,不僅電網建設難,電網運維同樣不易。肩挑手扛把電桿“種”進石頭縫里,還只是開始,設備運維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難以估算。
“很多設備建在山旮旯,山高路遠維護難。”南方電網廣西河池東蘭供電局長樂供電所副經理廖家浩介紹說,東蘭農村地區山高、域廣、路險,供電設施分散安裝在山里,通訊信號差。
一旦發生故障,供電人員需要翻山越嶺查找,耗時耗力。
這也是廣西不少農村山區面臨的問題。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以東蘭縣為試點,針對偏遠地區線路維護難題,對配電自動化技術進行攻關,著力在東蘭打造現代化農村電網標桿,加快推進東蘭配電網智能化升級。
2019年起,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在東蘭農村地區標準化開展68條線路149臺配電自動化開關調試、安裝、驗收、試驗,探索形成適用于農村地區配電自動化管理和技術套路,
同步開發中低壓臺區監控分析應用系統。
配電自動化實現全覆蓋,相匹配的技術和管理同步升級,使東蘭電網運維難度極大降低。
項目投運2年來,東蘭電網故障平均停電時間從5小時/次大幅下降至2.5小時/次,故障隔離時間從2.4小時/次大幅下降至1分鐘/次,大幅縮短用戶停電時間,人員投入、車輛投入減少約50%。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還依托大數據平臺,開發中低壓臺區監控分析應用系統,探索建立智能運維、搶修管理模式,實現由被動應對向主動運維轉變。
自2020年系統運行以來,通過讓“數據多跑路”,臺區由人工半年一巡轉變為系統一日一巡,運維巡檢人員投入下降66%。特別是利用系統預警功能實現超前預判,智能臺區故障發生率從37.6%下降至2.5%。
智能改造花小錢辦大事
海量數據是算法的基礎,是電網更敏銳感知客戶的前提。但傳統臺區不具備多樣性數據采集功能,如何對臺區改造升級?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東蘭農村地區原有臺區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臺區智能化轉型路徑,通過先行先試,在東蘭縣探索開展101個第一代智能臺區改造,擴展數據采集廣度和深度向
終端用戶延伸,實現低壓用戶從采集單一表碼向電壓、電流、相別等多項運維參數采集轉變。
“現在已經升級到3.0版本了。”南方電網廣西河池東蘭供電局黨委書記韋建軍說,南方電網智能配電V3.0標準推出后,融合第一代成果開展132個第二代智能臺區改造,從臺架到低壓用戶信息全采集實
現領跑南網五省。
韋建軍介紹,南方電網廣西河池東蘭供電局結合實際,對癥下藥,以效益最優化的方案,對設備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提高運維效率及成本。
“比如,有5戶偏遠用電戶,我們通過采用低壓調壓器很好地解決了長距離供電導致的低電壓問題,比常規基建項目節約135萬元,實現‘花小錢,辦大事’。”
針對大石山區地形復雜信號覆蓋存在盲區的問題,南方電網廣西河池東蘭供電局還研究應用中壓載波通信方式,實現配網通信覆蓋率提升,配電自動化終端在線率由53%提升至99%,取得良好成效。
配電網規劃實現可視化
農村地區的配電網規劃及建設工作量大、覆蓋面廣、耗時耗力,如何用先進的配網管理手段提升工作效率?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全面落實南方電網公司要求,瞄準核心業務開展數字化轉型,在東蘭電網規劃工作上率先應用廣西配電網可視化規劃系統,支撐規劃數字化。
數據顯示,在東蘭縣“十四五”智能配電網規劃中,要縮短90%以上規劃收資時間、減少50%人員投入、規劃效率提升70%,問題分析準確性提升90%以上,投資效益大大優化。
廣西配電網可視化規劃系統目前已在全區推廣,實現了規劃收資自動化、分析可視化、業務流程標準化。
不僅規劃更高效,配網建設管理也更科學。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在基建項目管理等系統應用基礎上,全面推行基建“1+9”全過程管控系統,加強項目全過程管控,
保障農網建設高質量。單個項目結算提審時間由45天縮短至20天、審核定稿時間由20天縮短至8天,實現項目結算、轉固效率顯著提高。
電網企業的辛勤付出,換來東蘭群眾的用電舒心。“一到冬天,我們這里的群眾喜歡用電爐打火鍋,電壓穩穩的,很放心。”花香鄉坡索村黨支部書記覃松榮說,
近3年來,家里沒怎么停過電,家家戶戶冬天都用上了電暖器和電火鍋。
對于在隘洞鎮龍平村可俄屯牛洞坡養殖三烏雞的韋升用、韋升屯兩兄弟來說,堅強的電網讓他們在深山里養雞信心更足:“山里氣溫低,冬天養雞要是保暖不到位,
會導致小雞大批量凍死,好在我們山溝里也有放心電通到門口。”兄弟倆現有養雞場超過1700平方米,靠養雞年收入約30萬元。
不止東蘭,在全區各地,南方電網公司正傾情服務鄉村振興,大力建設“小康電”、提供“舒心電”、注入“致富電”。
今年以來,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把縣鄉供電置于重點戰略位置,編制服務鄉村振興專項方案,全年計劃投資119億元建設現代化農村電網,
謀劃實施一批區域性或跨區域性重大電網建設項目,一批支持脫貧地區電網建設項目和電氣化提升項目,一批支持國家和自治區40個鄉村振興重點縣和革命老區農網項目等“三個一批”服務鄉村振興電網建設項目,充分滿足易地搬遷后續農村產業發展和服務鄉村振興用電需求,讓鄉村振興發展因電走得更快、更穩、更好。
下一步,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將加快完成年度農網鞏固提升建設任務,加快現代化農村電網規劃建設,做好農村農業用電需求動態排查,促進農村電力普遍服務提升,全面滿足鄉村振興電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