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時間內,我們感受了奧運的喜悅、疫情的嚴峻、局勢的動蕩等等。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每個人不斷接受來自資訊風暴的痛擊,而每個人又在眼花繚亂的內容生態下享受著不同的場景體驗,這或許是一個痛并快樂著的過程。
1、搜索,我們應該換個選擇嗎?
眾所周知,無論是百度、360、UC這樣的搜索引擎工具,還是抖音、小紅書、微博這樣的社交內容平臺,歸根到底都是在為網友們提供差異化的體驗場景。不過,隨著網友需求的復雜化、多樣化,工具與平臺的界限在不斷模糊,
不管是搜索引擎,還是社交APP,在網友看來只是一款提供不同體驗場景的網絡產品。
我們都知道,搜索引擎在當前互聯網時代里,具有一定的市場地位。不過隨著90后00后成為主流網絡人群,他們的需求越來越多偏重于社交屬性、內容屬性的垂類平臺。這些新興的App在不斷營造出個性化的體驗場景,也對老牌
的搜索引擎體驗發起了挑戰,面對這樣的情景,我們又將如何選擇?
有一個現象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過:電腦桌面無緣無故彈出很多垃圾廣告,或者是莫名其妙地安裝許多垃圾軟件,面對這樣的問題,你會怎樣處理?如果不擅長處理這些問題,你又會怎么做?
相信很多人一定會想到百度,按照搜索建議來解決,在這個處理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系統版本不同和文字版的模糊描述而手足無措,這種體驗感并不算好。
與之相對的,如果我們在短視頻平臺里搜索關鍵詞,同樣的解決方案,最終的呈現方式是,無數KOL和KOC提供視頻教程,用PGC+UGC內容,音+畫+字的搭配一步一步地教你解決問題。
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下,或者有人會質疑搜索引擎不再適合網民的需求,這樣的觀點事實上就過于絕對了。無論是工作學習和休閑娛樂,在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下,被遺忘的只能是過去的輝煌,而被網友記住的一定是最能匹配人們
興趣和需要的產品。
對搜索引擎的需求還將繼續,不過網友們的全新需求也需要被不斷滿足。在以搜索為主的體驗路徑里,年輕的用戶群更需要具備內容、體驗、共享、互動等多元功能的場景融入,來滿足自己多樣化的需求。
對網友來說,他們的選擇標準,不再是哪個勢大,哪個勢弱,從需求出發選擇最契合自己的產品,才是最核心的依據。如此看來,面對豐富而多元的互聯網,換個選擇或許能帶來不同的體驗。
2、你有多久沒搜了?
對許多人來說,工作和生活中如果碰到問題總會想起“度娘”,這或許是大家的固有認知,不過在多變的網絡時代,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是否碰到過如下經歷:
最近在抖音刷到一段視頻,是一位脫口秀演員提到“不要輕易的調侃男性,如果非要調侃,只調侃成功的那部分”,對于這樣一段瘋傳的短視頻,在好奇心的促使下,特意搜索了楊笠,并且把她所有的視頻集錦刷了一遍。
楊笠是誰,她很火嗎?這個段子或許是新一季脫口秀里首個出圈的視頻,到底有多火,如果你在抖音里搜索“楊笠”,還能清楚看到兩個帶有紅色“熱”字的關鍵詞。基于這樣的體驗過程,我們突然發現:不同于以往“遇到問題去
找度娘”,現在網友們的選擇太多了,不知道你多久沒有訪問過”度娘“了?
其實不難理解,現在的互聯網世界,各種產品體驗真可謂是百花齊放。
微博上我們忙于全民行動,抖音里我們通過短視頻獲得各種訊息,微信上我們在樂此不疲的分享......在這些習以為常的行為操作里,我們不難發現:網友們的需求在多樣化,他們所能接觸到的媒介也在多元化,互聯網的便利性在改
變人們的閱讀習慣,同時也在構建全新的內容生態體驗。
從傳統的主動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到現在數據技術匹配我們感興趣的內容,無論是抖音、微博、微信、小紅書等平臺類產品,還是休閑娛樂、知識學習、營銷推廣等內容消費需求,通過主動推薦和主動搜索,我們總能獲得符合自
己需求的結果。或許,搜索引擎在離我們越來越遠。
3、選擇不再唯一,體驗更豐富
無論是主動搜素,還是主動推薦,滿足用戶需求的場景體驗不再被局限,在搜索功能上,賦予更多體驗價值,才是當下互聯網時代最主流的存在,才能體驗到更多網絡世界的更多精彩。
當微信不只是轉發與分享,在微信的搜索界面上,可以看到有朋友圈、文章、公眾號、音樂和表情等不同入口,網友們也可以在這個強關系的社交平臺上體驗到不同的精彩。比如不同于瀏覽器的搜索結果取決于所選用的搜索引擎,
結果相對單一,微信搜索不需要跳出頁面,而且搜索更加全面,包含10余種的搜索形式。
還有上文提到的“短視頻平臺+搜索體驗”,帶給網友的精彩更加豐富。作為流量聚集地的內容平臺——抖音,配上最主流的內容傳播形態,為網友們打造了一個更豐富、更多元的休閑娛樂和工作學習場景。
抖音的大量KOL、KOC的視頻內容創作,不僅滿足我們對內容娛樂的需求,在其龐大的內容生態布局里,“視頻+搜索”的組合在龐大的流量池里發揮出平臺的特色,帶來另類的體驗。
當然,主流的內容體驗與消費還應該包含社區、種草等生態。如果說國民種草機、達人社區是小紅書被人熟知的一面,高粘度的搜索工具則是小紅書不被熟知的一面,或許這也是小紅書在鞏固社區成功后,加速商業化布局的需要。
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帶著“有用性和目的性”涌入小紅書,主動搜索相關信息輔助自己進行消費決策,搜索也成為小紅書滲透率很高的功能。
內容是搜索的源頭活水,優質內容又與活躍的社區相依相伴。這樣的道理,同樣適用于微博,無論是輿論場,還是內容種草,都是在內容為先的基礎上,通過話題、優質KOL、KOC等來為用戶帶來獨特的體驗價值。
其實在當下的互聯網生態下,已經不再適合用單一的功能屬性來確定某款產品的未來。
傳統的搜索引擎在不斷創新,新興的App也在產品流量高地回歸市場與商業謀劃。無論是哪一款產品,對于用戶來說,最核心的還是內容的價值感和體驗的場景化等,當搜索被賦予更多功能,搜索引擎是不是第一順位也不再重要,
只要體驗的過程足夠精彩,就值得被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