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中國建設不只是存儲平臺、計算平臺、東數西算等硬件,還需重視軟實力的建設。”在“2023數據科學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陳松蹊認為,落實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布局規劃,關鍵工作之一是通過數據科學來釋放數字生產力。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要求,加快提升數據資源規模和質量,有效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隨著各行各業數智化轉型的深入,數據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生產資料,如何釋放數據生產力,成為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
融合、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的新命題。
??“要真正把數據的生產力釋放出來,光有大量的存儲和算力還不行,還要搞清楚如何發揮存儲、算力的最大效能,研究‘怎么算’才是關
鍵。”陳松蹊說,用好數據要素,數據科學的研究是當務之急。
??北京百分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蘇萌表示,數據科學在過去50年里從1.0的小數據時代、2.0的大數據時代走入了3.0
的人工智能時代,未來將邁向數據原生時代。當前新的技術和應用帶來更加豐富的數據,如何使現有的海量數據可分析、可解釋、可利用,進而
參與到真正的預測和決策場景中,還需要數據科學的深入研究。
??蘇萌認為,數據科學技術將像互聯網一樣普惠大眾,業務和決策人員將可以直接與數據進行交互,提高分析和決策效率。數據科學技術在不
斷地迭代升級,它將會成為重要的生產力,推動商業模式和企業組織的變革。
??如何加強場景驅動的數據分析等數據科學軟實力建設?陳松蹊認為,挖掘數據生產力的關鍵是構建數據文化。因此,數據科學團隊的建設非
常重要,相關研究應貫穿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到管理決策的全流程,讓統計師、數據分析師從始至終介入數據的價值挖掘。其次,應重視數據科
學咨詢,以數據科學咨詢為主體的機構需要了解企業的業務模式和核心訴求。
??上海紐約大學全球杰出商學講席教授陳宇新也認為,目前數據領域的應用型人才較多,進一步的原創性突破則需要更多的原始創新人才。對
于數字經濟來說,數據質量的認證將會變得非常重要,認證和確認數據源可靠性的技術或服務將會興起。
??數據科學研究是與市場聯系緊密的研究領域。陳松蹊認為,實體經濟中數據的價值已開始彰顯,但如何把數據轉化成生產力,還需要數據科
學、數據企業的共同努力,例如打造專業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數據科學方案等。(記者 張佳星)